2020/12/14 21:28:05
“作为光伏企业来讲,对于社会做贡献,就是做好企业本身,这是本分。在这个基础上,要去回馈社会,要尽量多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。”对于正在努力推动的光伏事业,唐周敏是这么说,也是这么坚持做的。
农村,每当提到这个词,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多少地、几只家禽、一对老人的一辈子。
光伏在中国发展虽有20多年,但要在老百姓“靠天收”的清单上再加一个光伏,这会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。
其次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唐周敏和他的团队定期入乡搭台科普,入村入户交流,将企业元素与光伏科普的公益行动结合起来,既实现了光伏扫盲,避免老乡再被欺骗,又能给有条件的农户装上高品质的光伏系统。
行得正,才能走得远。唐周敏树立品质意识,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质量管控原则,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影响老百姓对光伏设备品质的重视。“这一点少不了供应商阳光电源给予的支持,他们经常派驻人员给我们进行技术知识培训,随同我们入乡科普,在业务范围之外为我们和老乡出方案、出主意。”
开拓:阳光下的财富
5年间,伴随着持之以恒的行动,有些农户陆续开始接受这一新事物,从乡村的上空俯瞰,一栋栋黑瓦屋顶上多了一抹抹蓝色。
当一系列开拓行为成为习惯,则其不知不觉就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泉源,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。
2020年上半年,一场疫情打乱了复工复产计划,让农村多了许多在家待业的青壮年人。与此同时,这场疫情也催生了人们对稳定收入的渴望。
2020年4月,发改委发布新户用补贴政策,建设规模达6GW,度电补贴为0.08元/kWh。
一边需要开源增收,一边是许诺的政策保障,让“装光伏”成为人们一拍即合的选择。
此前在唐周敏的开拓下,一批先尝到甜头的老乡,自发成为光伏代言人,接待乡邻乡亲到自家屋顶上看光伏电站的发电和运行情况。很快,光伏像香饽饽一样在农村成为一种风尚。
采访期间,笔者在唐周敏的带领下,就近来到老吴家。
“小唐人不错,如果要在屋顶上装光伏,一定要让他们来做!” 老吴对唐周敏安装的光伏系统非常满意,所以逢人就推荐。